新华网 正文
15万余种精品图书齐聚上海书展 最美是诗文
2017-08-19 09:30:56 来源: 解放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全国500多家出版社、15万余种精品图书齐聚上海书展,堪称是一场文化的盛宴,而毫无疑问,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这场盛宴的主菜。

  以下是我们从中选出的几本新书,它们各具代表性,适合不同阅读层次的读者。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此次书展,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一套传统文化题材的重磅之作——由著名语文教育家徐中玉先生领衔主编的《中华经典诗文之美》丛书。

  丛书共13册,包括《诗经与楚辞》《先秦两汉散文》《汉魏六朝诗文赋》《唐宋诗》《唐宋词》《唐宋散文》《元散曲》《元明清诗文》《近代诗文》《古代短篇小说》《笔记小品》《诗文评品》《神话与故事》,涵盖了诗文中国三千年之精华,体现中华经典诗文之美。

  丛书编撰阵容可谓“豪华”,除徐先生担纲主编之外,编撰者汇集了包括华师大终身教授谭帆与刘永翔、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华师大图书馆馆长胡晓明、著名历史学家程应鏐之女程怡、知名国学公众号“宝宝念诗”创始人韩可胜等在内的众多专家。他们不仅在各自学术领域内为读者选择经典佳作,更针对入选诗文,撰文分享自己对诗文之美的独特感受。

  丛书腰封上一句“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透露了该套丛书的出版目的。丛书所选篇目兼顾经典性与人文性,注重时代性与现实性,综合思想性与艺术性,引导读者从原典入手,使其在立身处世、修身养性、伦理亲情、民生疾苦、治国安邦等方面均有所思考和获益。

  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个维度

  传统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大多始于古诗,咿呀学语的时候,古诗就浸润到我们的文化血脉里了。清风明月的夜晚,登楼徘徊的黄昏,荒郊古寺的钟声,落花满径的小园,那一篇篇或绮丽或雄浑,或冲淡或深挚的文字,光华闪耀,穿透历史的烟尘,被一代又一代人吟诵。

  然而,历史太长,佳作太多,就像繁星满天,让普通读者眼花缭乱,不得其门而入。《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由陈引驰教授编著,甄别、挑选文辞优美、感发人心的古代诗歌263篇、古代散文90篇,加以注释和赏析,帮助读者轻松读通三千年古典诗歌散文。如果觉得《中华古典诗文之美》丛书涉及面太广、无从下手,这一套两册的“熟读”系列是很好的替代选择。它们可以被置于孩子的床头,或放在客厅的茶几上,或装进旅行途中的背包里,可以在春日的午后、写作业的间隙、通勤的公车和地铁里,翻开来读几页,让一整天变得生动明亮,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个维度。

  如何“莫名其妙”地被打动

  《中国诗词大会》上,众多选手的表现让大家认识到,诗词不只属于“文艺青年”,也可以属于理科生,更可以为市井百姓所亲近。

  优秀选手、被称为“会造机器人的诗词才女”陈更,在此次书展上推出了自己的读诗笔记《几生修得到梅花》。这位北京大学智能康复机器人专业的博士生,在陕西关中的乡下长大,闲依农圃邻,常作山林客,诗与她在漫漫岁月里温馨相伴,这本书便是从当时的悠然心会和后来的一遍遍重温中来的。

  陈更的文字真诚有灵气,清冷不落俗套,没有华美辞藻的堆砌,没有曲折复杂的故事,也不借助“唯美”空洞地煽情,悄无声息,却直抵人心,让读者体会到诗词是如何“莫名其妙”地打动了“90后”陈更,成为她的精神血脉的一部分、一种须臾不可离的审美方式、无法忘怀的人生哲学。

  书名出自南宋末年谢枋得《武夷山中》,谢枋得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后被胁迫绝食而死。陈更说自己特别欣赏这样有骨气的人,用这个书名,也是对自己文字和人生的期许。(吴春伟)

+1
【纠错】 责任编辑: 林振芬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黄龙飞泻”
    “黄龙飞泻”
    “发现”号在西太平洋采集到海蛇尾
    “发现”号在西太平洋采集到海蛇尾
    安徽黄山:雨后齐云山现壮美云海
    安徽黄山:雨后齐云山现壮美云海
    “飞”进东湖
    “飞”进东湖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302136538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