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9 07:30:00
> 正文

系列广播剧《白洋淀故事》㉘:康熙为何称它“王子米”

2017年08月19日 07:30:00来源: 新华网

  白洋淀是河北名片之一,古有“北地西湖”之称,今有“华北明珠”之誉。自古以来,发生在白洋淀的传说故事很多,而且非常精彩。新华网、新华社河北分社、河北省网信办、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推出系列广播剧《白洋淀故事》,以广播和漫画的形式,带您穿越美丽神秘的白洋淀,领略魅力燕赵。

航拍白洋淀 新华网张润贞摄

  今天,《白洋淀故事》推出第28期,我们来说说康熙和王子米的故事。

白洋淀水草遍布,一眼望不到边。新华网原创手绘

  相传,清朝年间,康熙到白洋淀来游猎,怕惊扰当地百姓,只带了两位大臣和几名船丁,乘坐一条不大的游船,微服私行。这一行人泛舟在烧车淀尽兴揽胜,不知不觉中已时过中午,正欲返回。

  可就在此时,天空乌云密布,暴雨倾盆。只见风吹淀水,巨浪滚滚,康熙的游船被风浪吹打得失去控制。在这紧要之时,忽见一叶小舟急驶而至,船上一位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来到康熙的游船上,果断指挥划船的人们,奋勇摇桨、掌舵,齐心协力将游船稳住,并缓缓向南方驶去。

  不久,游船便停靠在一个小岛渔村。小姑娘将康熙一行人引至茅舍里。康熙坐定后问屋内的老者:“这个渔村叫什么名字?”老者答:“这个村叫郭里口村。”

白洋淀有一种水草,穗儿像芦苇的芦花。新华网原创手绘

  没过多久,小姑娘端上几碗稀粥来。康熙端起一碗仔细观瞧,但见碗中的米粒两头尖尖,颜色褐黑,一粒约有稻米的两粒长。闻一闻,香喷喷,尝一口,甜丝丝,滑爽可口,便问道:“这是啥米?为何从未见过?”

  老者回答说:“这是一种水草结的籽。水草的茎生长在水中,一节一节的像竹子一样,外面有一层光溜溜的皮,叫皮条。它的叶子长在水面之上,又尖又长,叫棵节。它的穗儿像芦苇的芦花,结满一穗的果实,就是这两头尖尖、黑油油的米粒,叫草籽。”

白洋淀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新华网原创手绘

  康熙又问:“此种水草在淀中长得多不多?一季能收多少?”老者答曰:“这种水草在浅水中生长,一片一片的,一眼望不到边,多得很。因为它们在水中长出来的时间有先有后,成熟的时间也不一样,我们是看它们熟了就随时去收,一直可以收到霜降的季节。收的时候不用任何工具,就用手捋,一年能收二、三百斤。别看这小小的黑米粒,一到灾荒年间,它可是我们渔家的救命粮啊。”康熙听后感慨万分,思忖了一会儿说:“这种米野生自长,不劳人们耕种管理,浇水施肥,虽为野生草种,却能帮助渔民度过灾荒,它有无私奉献之品格,有王者之风范,真乃‘王子米’也。”

  自此之后,白洋淀的渔民就把这种米改称为“王子米”了。时至今日,这“王子米”依然成为白洋淀老百姓喜爱的一种水中天然食物。

  今天的故事到此结束了,下期要为您说说康熙明四淀丢宝珠,再见。

  广播剧《白洋淀故事》接下来还有哪些精彩?

  白洋淀里的水草、荷花长得好,鸡头、菱角、芒子草遍布,鱼虾、蟹都愿在这里生息,人们都愿到眀四淀捕鱼和游览。可你知道吗?关于白洋淀眀四淀,还有个有趣的传说。请您继续收听《白洋淀故事》。

  白洋淀水域辽阔、烟波浩渺,拥有143个大小不等的淀泊交织错落,是夏季避暑胜地。康熙、乾隆二位皇帝常来白洋淀游猎,八达淀也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请您继续收听《白洋淀故事》。

  在白洋淀东北部,有一支音乐会队伍,他们演奏的曲子,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慷慨悲壮。只要音乐声一响起,村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在旁边静静地倾听,默默地欣赏。这支乐队弹奏什么曲子?有什么特殊技艺?请您继续收听《白洋淀故事》。

  感谢您关注《白洋淀故事》, 更多精彩请关注新华河北微信公众号。

  策划:刘晓超

  导演:翟晓敏

  配音:马力

  音乐:高毅

  编辑:夏振兴

  美编:李岱桦(实习)、崔可心(实习)、 陆杰(实习)、李丽佳

 

[作者: 责任编辑: 夏振兴]

相关稿件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808112150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