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7月27日电 题:“神耳”王南石:用心听 忘情做
新华社记者 周思雨
“还有不到100天我就退休了,但我的使命没变,只要单位需要,我就还要为航天事业发挥余热。”60岁的王南石说。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南京晨光集团公司总装测试部特级技师王南石可谓荣誉等身。他平日总是穿着一身蓝色工作服、一双黑色旧布鞋,永远保持工作状态。
“‘两学一做’,关键是‘做’。‘学’的目的是为了‘做’。”王南石说。
追求“万无一失”
记者采访了解,目前,王南石正致力于改善交变压力下的机械密封性能的研究。这一直是机械液压领域的一大难题。他翻阅了大量理论书籍,和同事一起探讨微渗漏机理,力求尽快攻克难关。
根据国家标准,在一定范围内允许油泵机械密封部位渗漏,但追求完美的王南石说:“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在王南石看来,工匠精神,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做品质最高的产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断追求卓越。熟悉他的人知道,解决不了问题,他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多年来,王南石主导或参与完成了30余项技术攻关,撰写了10余篇技术论文。他提出的燃气分配阀内外密封改进方案,使燃气滚控装置的合格率由50%提至95%以上。
甘做“一块砖”
王南石有句口头禅:“共产党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凡有困难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
2016年,一个重要试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技术人员解决不了。正在家中做饭的王南石得知消息后说:“半小时内一定到!”他扔下锅铲赶到现场,带领工人分析故障原因,不到1小时就解决了故障,保证了重要试验任务的按时完成。
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加班加点是常事,王南石总是随叫随到。
工作30多年,最让王南石不能割舍的是生产一线。他曾经被提升到技术管理岗位,成为一名干部。后来领导征求意见,动员他回到生产一线,指导提高生产技术。“只要组织需要,我服从安排。”他又回到了车间。
做个能解决问题的技术工人,是王南石的追求。“上班早、下班晚是他的工作常态,早上7点我到单位的时候,他已经忙活起来了,晚上7点天都黑了,他才下班。”和他共事20多年的高级技师于天经说。
注重“传道授业”
自入党之日起,王南石从未忘记一名党员的职责和作用,除了不断攻克技术难题,他更注重“传道授业”。
王南石是业内有名的“神耳”,掌握着“听音识性”绝技——产品在调试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啸叫”问题,他能通过辨别各种啸叫声,准确判断故障所在。
他把多年积累的判断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为了练就他们的“神耳”,王南石让他们先行“出诊”,自行判断故障环节,再一一作出纠正。
2011年,王南石牵头创办了“技师工作站”,后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王南石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他的工作室有特级技师3名,高级技师3名,技师19名。
王南石的徒弟韦传奇告诉记者,师傅十分平易近人,没有一点老师傅架子,总是一对一、手把手地将自己多年的实践操作经验传授给他们,还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编写教材、上培训课。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我心中,王师傅就是这样。”韦传奇说。
-
“我是党员,就应该待在最前线”——湖南湘西各级党员干部抗洪抢险纪实
6月22日以来,湘西州迎来多轮强降雨天气,全州8县市115个乡镇(街道)不同程度受灾。在最危险的时刻,湘西各级党员干部始终奔走在抗洪抢险的最前线,不惧危难向水而行,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2017-07-13 09:54:11
-
一位96岁新党员的新生活
李桓英,世界著名麻风病专家,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她,在去年底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07-05 11:10:24
-
誓言必须一生坚守——91岁的老党员赵鹤阳对党忠诚情倾山乡
记者在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见到了这位有着59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誓言,情倾群众,做贫困山区的扎根者、党的政策宣讲者、基层群众的贴心人。2017-06-29 18:22:19

-
单霁翔谈文物修复师:拿出200个编制,但还远远不够
2017-07-27 14:25:55
-
洋芋还是格斗,不该是"格斗孤儿"的选择题
2017-07-27 08:45:02
-
大学校训中的“关键词”:揭秘名校背后的故事
2017-07-27 08:47:16
-
调控高压下,开发商的买地节奏有哪些变化?
2017-07-27 08:42:25
-
"租售同权"将获立法保障 业内:或将进一步推广
2017-07-27 08: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