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洛杉矶7月26日电 随笔:我们该恐惧人工智能吗
新华社记者郭爽
有人说,人工智能(AI)如同高速疾驰的列车,当人们还在远眺其真实模样,它却以让人来不及感叹的速度呼啸而过。对于人工智能,该“及时刹车”,还是“加速前进”,长期争论不休的两种对立观点,如今碰撞得越发激烈。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对抗”尚无迹可寻,人类自身却已就此展开激辩。脸书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与科技“狂人”、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近日就这一问题发表了不同观点。
马斯克认为,人工智能将威胁人类,或引发恐慌,呼吁政府尽快考虑针对这一技术的相关立法与管控;而扎克伯格则认为,人工智能将会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安全和美好,那些“反对(人工智能)并鼓吹(因人工智能而引发)世界末日论调”的人“非常不负责任”。
业界巨头截然相反的观点,不仅再次引发科技界争论,也影响着普通公众的认知。有人忧心忡忡地在社交平台发问:关于人工智能,我们需要恐惧吗?
实际上,科技大佬们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长期以来就分为两派。悲观派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产生的潜在危险远超想象,不仅将来会取代人类超过半数的工作,甚至可能超越人类智力。悲观派的典型代表包括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等。
尽管悲观,马斯克等人仍呼吁政府机构加强对人工智能的了解。马斯克等人在2015年12月启动非营利性人工智能平台OpenAI,旨在开放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和实践安全的通用人工智能,以应对人工智能的潜在威胁。
与之相对,对人工智能持乐观态度的科技前锋同样为数众多,甚至可能更多。其代表人物就是未来学家、美国奇点大学校长雷·库兹韦尔,他一直醉心于让机器人拥有自主意识的前沿研究,相信人类会利用好科技这把“双刃剑”。
乐观派中还包括谷歌公司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领导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研发“阿尔法围棋”的英国人工智能专家德米什·哈萨比斯等。
不管人们持何种观点,被称为新一轮产业革命推动力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全方位、加速改变着人类生活。人们都必须做好准备,认真评估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德州扑克人工智能系统开发者、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图奥马斯·桑德霍尔姆今年4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被夸大了,而大众传媒对这项技术的好处却阐述得还不够。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人类都必将融入新一轮的技术发展浪潮。“回顾人类历史,无论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如果审视人类命运,就会发现每一个人类文明都始终在探索和创新。人类永远不会停止探索和创新,这已融入我们人类的血液,”著名人工智能专家、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李飞飞今年早些时候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我相信,技术终将为人类服务。”
如何使用技术,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责任。李飞飞对新华社记者强调,“工具和技术可以让人类受益,也可以造成极为恶劣的后果。我们是一个整体,不仅仅是研发者和探索者,所有人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关于人工智能未来的讨论,我呼吁科技界领袖、研究院校师生、立法者、政策制定者……我呼吁所有人都加入进来”。
千万别将人类与机器的关系定义为“竞争”,美国著名科技观察家、《连线》杂志创始人凯文·凯利指出,因为那样的话,我们必败无疑。人类与机器,注定相伴同行。
-
扎克伯格与马斯克就人工智能未来网上打嘴仗
近日,脸书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与美国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就在网上打起了嘴仗,让这一问题再度引发关注。2017-07-26 19:00:18
-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孩子该如何面对未来?
今年5月AlphaGo以3:0战胜了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昔日自信张扬的围棋少年也潸然泪下,他称AlphaGo为围棋上帝,完全看不到取胜的机会。贾军: 那我的期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孩子需要为未知而学习,我们需要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美学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永不衰竭的好奇心。2017-07-26 16:47:02
-
“当AI来敲门……”大智能时代来临的三大畅想
数据显示,全球科技巨头AI投资已经达300亿美元,人工智能一词的媒体关注度2016年比2015年增长632%,2017年上半年在此基础上再增长45%,重视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共识。2017-07-02 18:04:31

-
单霁翔如何让600岁的故宫越变越时尚
2017-07-27 08:42:25
-
洋芋还是格斗,不该是"格斗孤儿"的选择题
2017-07-27 08:45:02
-
大学校训中的“关键词”:揭秘名校背后的故事
2017-07-27 08:47:16
-
"租售同权"将获立法保障 业内:或将进一步推广
2017-07-27 08:46:48
-
调控高压下,开发商的买地节奏有哪些变化?
2017-07-27 08: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