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八年筑路,戈壁变通途——京新高速建设者的青春坐标
2017-07-17 17:25:26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17日电  题:八年筑路,戈壁变通途——京新高速建设者的青春坐标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

  7月15日通车的京新高速明哈段,成为第二条全天候进出新疆的公路动脉。从甘肃明水至新疆哈密,全长178公里,从2010年8月开建,2017年6月全线完工。八年筑路,与荒漠戈壁为伴,与沙尘风暴为伍,与严寒高温同行,这条路就是建设者们奋斗与奉献的青春坐标。

  一首打油诗成施工生活真实写照

  “白天日光浴、晚上做沙疗,喝水百里取、吃饭半两沙,电话跑着打、用电自己发,要问图个啥、幸福你我他”。在明哈路段建设者中流传的这首打油诗,就是对施工生活的真实写照。

  记者经过京新高速明哈段时,沿途看到上百公里的风力发电设施,顶着大风飞速旋转。夏天的公路施工场景什么样?公路建设者们说:头顶40多摄氏度高温炙烤、脚下是160摄氏度高温的沥青混合料煎烤,还要面对10级以上大风的肆意狂虐。

  山东东方路桥建设总公司总经理吴清杰说,在荒芜的大戈壁滩,水是最珍贵的资源,水比油贵。吴清杰所在的项目部曾三次邀请专家检测管段地下水情况,三次得到相同的结果,该区域地下100米内没有水。

  明哈高速MH-7项目党工委书记张涛回忆,工程建设初期,由于戈壁滩没有参照物,项目经理常文军经历了一次迷路历险。那是2010年8月的一天,他们早上5点从哈密出发查看交接线路中桩,大家在荒芜的戈壁滩上艰难穿行约10个小时,即将天黑时方才找到一个设计中桩。在返回的路途中,为了多了解一些实地情况,常文军的车没有追上前车,手机没信号、车载GPS定位系统失灵、无法联系。直到晚上11点,常文军才发现一座大山,凭借大山的影子最终摸索找到了一条矿道,方才跑出了戈壁。

  对家人的思念是最大的痛苦

  “自2010年8月进场以来,到现在已经是8个年头。我来这个项目时34岁,现在已经是42岁了。”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公司杨海峰说,和京哈高速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们一样,他把职业生涯的黄金阶段全部奉献在了渺无人烟的戈壁滩中。

  “当时有几个农民工实在忍受不了这里恶劣的环境,工资都不要了,打起背包,就靠两条腿步行40多公里,硬生生走出了戈壁滩。”张涛回忆,在项目部驻地建设期间,项目部雇了司机调运砖头。当时便道未通,需不断绕行,一路颠簸又没有参照物,越走越荒凉,从早上出发走到天快黑,司机死活不肯走了。即便项目人员提出多加钱,司机最后还是掉头跑了。

  “在戈壁滩上,对家人的思念是最大的痛苦,大部分人一干就是10个月,孝敬不了老人,照顾不了家庭,经常有人打着电话就哭了。”山东东方路桥建设总公司总经理吴清杰说。

  沥青拌和站站长齐力祥和儿子都在这里工作。齐力祥的老父亲去世时,正是沥青施工的紧张时期,爷俩放弃了回家,最终,儿子没能送父亲,孙子不能送爷爷。当施工任务完成,爷俩跪在路边向远方告慰。说到此事,这位54岁、20多年的老新疆潸然泪下。

  沉寂的戈壁滩不再孤寂

  戈壁滩上,每一棵灌木都经过了几十年、上百年的生长。“各企业都制定了环评手册,最大程度保护生态。”G7京新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指挥长周岗介绍,自启动之初,项目对所有施工单位实时监测,通车以后,下一步还要通过水土部门和环保部门的验收。

  “虽然进行了保护,但是修路多少会有破坏。这里极度缺水,投入再大精力、短时间内也长不出草、长不出树,恢复起来非常困难。”周岗说,在公路沿线的中央分隔带,现在就能看到灌木。中央分隔带在施工时保留土路,没有用混凝土,就是为了保持原生态。

  周岗说,公路建设注重对动物迁徙进行保护,明哈段修了20多道野生动物通道,这是相当于修建中桥的代价。今后还要在通道上设置监控,防止动物从中央分隔带蹦出来,打算用设置饮水池等办法,诱导野生动物通过。

  G7京新高速被誉为“我国西部便捷的大通道”和“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顺利通车后的戈壁天路,一路高速,成为了继连霍高速公路之后连接新疆与内地的第二条高速公路,也是一条霍尔果斯口岸至天津港北部沿线的最快捷出海通道。

  哈密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白建国说,哈密是进入新疆的东大门,交通枢纽优势将更为显著,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发展,沉寂的戈壁滩将不再孤寂。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萌萌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霞映三峡美如画
    霞映三峡美如画
    长空栈道:西岳华山第一天险
    长空栈道:西岳华山第一天险
    仙居:雾锁群峦如仙境
    仙居:雾锁群峦如仙境
    “水中茶馆”享清凉
    “水中茶馆”享清凉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27112133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