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七十年前台湾行,跨海情系半世纪——“巴金和他的朋友们”图片文献展台北开幕
2017-06-17 23:33:14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台北6月17日电(记者查文晔 章利新)“一九四七年八月我从台北坐车去基隆,在那里搭船回上海,小车飞驰着,南国的芳香使我陶醉,一切是那么明亮,那么茂盛!我上了船,望着美丽的海港渐渐退去,朋友们的挥动的手终于消失的时候,我立在甲板上,身子靠着栏杆,摇着手,低声说:‘台湾,美丽的土地,我们的!’”

  这是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晚年回忆他一生中唯一一次台湾之行的文章片段。2017年适逢巴金访台70周年,由上海巴金故居与台湾《文讯》杂志、台北纪州庵文学森林联合主办的“巴金和他的朋友们”图片文献展17日在台北开幕。经过七十年的岁月浸染,巴金先生对台湾和友人的深厚感情终于得以与台湾观众见面。

  本次展览分上下两部分,上篇介绍巴金与台湾文学界长达60年的联系;下篇展出巴金和在台友人黎烈文、吴克刚、卫惠林、索非、毛一波、沉樱、孙陵跨越时空的友情,许多珍贵资料系第一次公开展出。

  早在1936年,巴金担任总编辑的文化生活出版社便出版了胡风从日语翻译的《山灵:朝鲜台湾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了台湾本土作家杨逵的《送报夫》与吕赫若的《牛车》两篇小说,这是巴金与台湾新文学结缘的起始。

  1947年夏,为了文化生活出版社在台湾设立分社的事情,巴金来台访问半个多月,与当时在台大任教的黎烈文和其他一些朋友见了面。晚年的巴金回忆说:“这个美丽的小岛和我那些朋友,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对于巴金这一代深受五四运动影响的作家来说,他们始终关心被压迫的民族与人群,始终关心着台湾这片土地。而杨逵与吕赫若作为台湾左翼文学最经典的两个作家,在上世纪30年代就被介绍给大陆的新文学界,这与巴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上海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说。

  此次展览展出了巴金在台友人吴克刚、卫惠林、黎烈文等人生平的珍贵资料以及他们与巴金的往来书信。巴金和他们的友谊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吴、卫两人更是巴金留学法国时期的密友,对他接受思想启蒙以及走上文学道路深具影响。

  在晚年一篇文章中,巴金深情地说:“最近翻看《全集》,在21卷的代跋中我读到一段自己的心里话。话很简单,是关于两位老友的,他们就是与我同船去法国的卫惠林和在巴黎火车站迎接我和卫的吴克刚。我说:‘那个时期他们对我有大的帮助,我用在书中的一些知识、一些议论、一些生活,都是来自他们,我吸收了各式各样的养料,没有感谢过他们。只有声明搁笔的时候,倘使当初我的生活里没有他们,那么我今天必然一无所有。’”

  “这片土地上的事情,始终牵系着巴金的心。”周立民介绍说,1958年,巴金还发表过一篇文章《与台湾文艺界朋友话旧谈新》,意思是邀请台湾朋友回来看一看,大陆有了变化,正越变越好。

  改革开放后,巴金与台湾朋友的来往更加频繁了。李黎、聂华苓、李欧梵、杨牧等台湾友人都曾赴上海拜访巴金。巴金主编的《收获》杂志从1986年开始即辟有《朝花夕拾》专栏,其中大部分刊登的是台湾作家的作品。

  1987年台湾“解严”以后,巴金与担任台湾《联合报》副刊主编的痖弦有了来往,开始在台湾报纸上发表文章,其中回忆老友沈从文的长文很受两岸文坛关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巴金的小说、译作在台湾都是禁书。”周立民说,这种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改观。《巴金小说全集》《巴金译文选集》经过巴金正式授权后在台湾出版,台湾读者终于得以直接而全面地阅读这位文学巨匠的作品。

  “巴老晚年在回忆文章中说,当年因为大雨冲坏了公路,我没有能去风景如画的日月潭,至今感到遗憾。倘使能再次踏上美丽的南国宝岛,这将是我晚年莫大的幸福。今天,我们来台北举办这个展览,就是替巴老完成这个心愿,把巴老当年的友情继续铺展开来。”周立民说,上海巴金故居每年都接待许多台湾游客,希望台湾的读者朋友有机会去大陆看看。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这种情感的联结不会被时空与历史轻易隔断。

  此次展览将邀请台湾专家举办相关主题讲座,介绍巴金研究的最新进展,展览将持续至7月16日。

+1
【纠错】 责任编辑: 巩阳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全程无人驾驶——探秘地铁燕房线
    全程无人驾驶——探秘地铁燕房线
    夏日黄土高原
    夏日黄土高原
    油葵花海醉游人
    油葵花海醉游人
    视障大学生余亚男:大学英语考试有了盲文试卷!
    视障大学生余亚男:大学英语考试有了盲文试卷!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26112116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