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爱国爱笑爱数学,上海交大师生追忆吴文俊学长
2017-05-12 17:06:41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上海5月12日电 题:爱国爱笑爱数学,上海交大师生追忆吴文俊学长

  新华社记者仇逸、翟翔

  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以吴文俊命名的文俊路旁,一束束师生们摆放的鲜花,静静地告别着这位中国数学界的巨擘。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因病医治无效,于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爱国,爱笑,爱数学,这位常常开怀大笑、有数学界“老顽童”之称的大师以一颗赤子之心报效祖国,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工作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影响深远。

  吴文俊1919年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1年放弃在法国的优越条件回国参加建设。“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年轻人。”上海交大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生欧昌昱说,“他将自己的一生的激情和才华都贡献给了祖国。我们缅怀他,就应该秉承发扬爱国情怀。”

  吴文俊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并通过自己的科研工作对复兴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上海交大数学科学学院武同锁教授表示,他对于中国古代数学史的了解,就是从高中时看吴文俊的一篇文章开始。“除了要学习吴老的高尚品质,还要学习他的研究方法,要立足于中国传统,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养分,才能做出独立自主又创新的工作。”

  “2010年我拜访他的时候,吴老已经91岁了,书桌上放了很多甲骨文的材料,他告诉我最近一直在研究甲骨文数学的内涵。”上海交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王亚光记忆犹新。

  吴文俊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引进的示性类和示嵌类被称为“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他导出的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公式”,他的工作是上世纪50年代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曾经担任过吴文俊助教的李乔教授至今折服于吴文俊对数学的热爱:“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中。”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吴文俊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性工作。

  “我敬佩吴老的创新精神。”上海交大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系主任章璞告诉记者,“先生70岁的时候经常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90岁的时候还工作很长时间,比年轻人都勤奋。”

  应用与计算数学系党支部书记王增琦在成长中听过许多吴文俊的故事,“当年,吴老每天都是排队练习上机最早的人,也是离开机房最晚的人,就是这样一步步积累、验证,开创了数学机械化这个新领域、新方向。”

  吴文俊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为人师表。“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曹其心教授说:“吴老获奖无数,自己却过得非常简朴,把积蓄和奖金都用来设立了多个基金。”

  “他是一个纯粹的数学家。”上海交大数学科学学院王维克教授曾和同事在北京探望过吴文俊。“吴先生的房子很小,但很干净,跟一般的城市居民家庭环境一模一样。”王维克回忆说,“他就像一个平常的老人,而不是一个大数学家,告别时一直把我们送到大门口。”

  在数学界,有许多关于吴文俊先生的趣事、轶事。吴文俊像孩子一样天真的笑容给上海交大校长林忠钦院士留下深刻印象:“从他的笑容中可以体会到他精神世界的富裕、特别满足。”王亚光教授说:“吴先生曾说,生活本来这么多乐趣,不光是生活中还是学术上都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不去笑呢?”

+1
【纠错】 责任编辑: 陈俊松
相关新闻
  • 吴文俊走了,这里是他出发的起点
      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2017-05-07 23:26:36
  • 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逝世
    5月7日,中国科学界痛失巨擘。清晨7时许,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先生逝世,享年98岁。本报今日5版特别推出纪念缅怀吴文俊先生的专版,通过先生后辈、学人同事和本报记者的笔触,追忆吴文俊先生求知、为学、做事、待人的难忘故事,揭示他为中国数学复兴、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一生的心路历程,探讨他学术自信与谦逊为人的品格带给当下中国学界的反思与启示。
    2017-05-08 05:06:18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贵阳现日晕景观
    贵阳现日晕景观
    佳士得将拍卖钻石项链
    佳士得将拍卖钻石项链
    海豚表演
    海豚表演
    摩苏尔收复战进入决胜阶段
    摩苏尔收复战进入决胜阶段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3112096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