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5月4日电(记者刘怀丕)老村被改造,新家住城区,59岁的全国劳模唐全合像个城里人,有事没事也爱划拉手机。他常点开一个名叫“星陆双基”的客户端,看看监测数据,放大瞅瞅庄稼叶子。坐在自家客厅里,喝着茶,聊着天,一万多亩地的田间巡查,几根烟的功夫,就给巡完了。
“以前种地凭经验,现在看手机数据,不会用高科技,庄稼地里的老把式,都搞不过咱这半路出家的。”老唐是河南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人,干了20多年包工头,8年前回到老家成立合作社种地。凭着一股劲,硬是干出了大名堂。
老唐自认为是个成功农民,脸上写满自信:“成就成在爱用科技。”谈科技,老唐必说“星陆双基”。这是一套农业物联网系统,把它用于种粮,老唐是全国农民中的第一号。
查看手机客户端,每天足不出户,老唐就能知道地里的土壤湿度、地表温度、风速、叶面积指数等数据。根据数据分析,来决定施肥、打药、浇水,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老唐说:“就说打药这事,以前摸不准时机,经常是虫都开始吃庄稼了还没打药。如今把庄稼叶子放大一看,发现小虫卵,就能提前预防。”
在老唐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一幅小麦农业气象服务大纲图,标记着小麦每个生长阶段的气象条件、管理重点和应对措施等信息。为了把现代科技用到位,老唐还聘用几位老生产队长,进行田间管理。
科技种田,农业机械少不了。大型烘干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林林总总算起来,老唐已经购置了大中型农业机械30多台。这几年收种管理季,老唐每年还添些新家伙,紧跟农机最新设备。
“一万多亩地的规模,成本一定得算清,少一毛钱能盈利,多一毛钱能赔垮,降低生产成本,农业机械是节支的大头,比如这无人机喷药就能省不少。”老唐说。
由于科技用得好,老唐种的庄稼产量高。这几年,农业部来他地里测验,小麦亩产都在650公斤以上,玉米亩产860公斤以上,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当记者问及这些年种地的秘诀时,老唐脱口而出:“科技,科技,还是科技!”
-
又到"五四"青年节 看6位青年人如何应对来自家庭"挑战"
其实我们不愿意贴上这些固化的标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我们这一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备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思想和能力。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以理解的目光来看待我们“90后”。2017-05-04 08:04:30
-
青春应该这样飞扬——对话第21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2017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代表
在属于青年的节日里,获得第21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2017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的几位优秀青年代表,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他们关于选择、坚守、奉献的故事,和以青春之我实现出彩之人生的思考。2017-05-03 23:52:46
-
五四青年节,今天的青年人怎样过?
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之际,记者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大学校园里随机采访了一些学生和游客,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五四当天不放假,会去上课、科研或者回单位工作,也有学生老师他们会参加各类五四主题活动。2017-05-03 19:29:00

-
现在的"卧底戏"太缺少"人味儿"
2017-05-04 10:38:04
-
共享单车忽视服务短板会有啥后果?
2017-05-04 09:49:25
-
"重庆李嘉诚"的脚步是否值得追随?
2017-05-04 09:41:52
-
原创|入团宣誓,我感觉瞬间长大了
2017-05-04 09:36:36
-
高铁降座,难道不该补偿消费者么?
2017-05-04 09: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