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频道 > 正文

您的位置:新华网重庆频道 >> 正文

打印转发 字号:

【城市相册】悬崖公路绣出“脱贫”之花
2017年04月01日 08:09:21  来源: 新华网

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新华网重庆4月1日电(李海岚)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有这样一段话:“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

    对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的村民而言,修一条出山致富路恰如“炼钢铁”,他们表现出的精神面貌正如这段话描述的一般,与坚挺的大山做抵抗,在艰苦的环境里作斗争,凝聚成一股脱贫攻坚的力量,衍生出感动社会的“下庄精神”。

    本期新华网《城市相册》和你一起走进“天坑”底的下庄村,看看下庄村民修了20年的悬崖公路是怎样修成的。

   从1997年开始,下庄村民便开始在海拔高于千米的崖壁上“凿”路。当时的下庄村没有公路,出山只能沿着绝壁向上攀爬,陡壁深渊,荆棘丛生,危险可想而知。对于下庄村民而言,修一条出山致富路恰如“炼钢铁”,要与坚挺的大山做抵抗,要在艰苦的环境里作斗争。经过20年的时间,下庄村已经有了一条全长7.9公里的公路,且部分公路已经完成硬化。下庄村干部毛相林表示,今年六月份会完成全部硬化工作。新华网 李相博 摄

    修路不易,尤其是悬崖之上的公路。即便是借助挖掘机,也是危险重重,稍不注意,崖壁上松动的山石便会滚落下来。但这对参与修路的下庄村民而言,已经是够好的条件了。20年前,悬崖上根本没有路,无论是运送物资还是开山辟路都得靠单纯的人力,大麻绳就是他们的安全带,钢钎、铁锤是他们最常用的凿路工具。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飞手:郑杰

    施工现场,一名工人指挥挖掘机作业。由于目前的公路太窄,挖掘机司机需要更为谨慎的操作。靠前还是靠左,往里还是往外,直接关乎到生命安危。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因公路外面都是悬崖沟壑,村民须把安全绳系好才能施工。下庄村属高山地区,再加上修路导致山石松动,一遇到雨天,还未安装公路护栏的公路沿边容易形成小面积的泥石流,造成公路垮塌。而在20年前的修路过程中,六位参与修路的村民曾因巨石滚落牺牲了生命。新华网 李相博 摄

    一辆越野车在公路上行驶。因目前的公路尚未完成全部硬化,很多地方也还有待扩宽,仅越野车和摩托车等车辆可以在公路上行驶。图中黑色崖壁为当年村民修路时用炸药开路的痕迹。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几位村民干完自己手中的活,准备到其他地方给工友帮忙。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飞手:郑杰

    下午两三点钟是村民的进餐时间。他们每天清晨六点出发开工,每天傍晚六点收工返村,期间只吃一顿饭。为了尽早完成工期,他们的午饭时间比常人要晚好几个小时。工地没有专门吃饭的地方,村民进餐一般都是席地而坐,所有的饭菜和水也都是村民自己从家里带上来的。老旧瓷盅里装饭菜、喝完饮料的塑料瓶装水。如图所示,一盅饭菜、两壶水便是一个村民一天的食物。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参与修路的部分村民合影,其中还有一位女性村民。他们身后的山脉,正是20年前村民出山时要翻越的大山,山下便是他们的家乡。虽然现在公路的硬化工作也很艰辛,但相比20年前条件已经好了很多,而使他们克服艰难、战胜险阻的最大动力,依然是当初希望依靠修路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望。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飞手:郑杰

    “我的家乡漫山遍野都长着郁郁苍苍、蓬蓬勃勃的树木和花草,还有气势汹汹的河流。以前,我们这贫瘠的小村庄里的村民们齐心协力、披肝沥胆才开凿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现在,这条羊肠小道已经变成了宽大的公路,公路变成了水泥路……现在还修起了医疗室、陈列馆、美丽的大广场……”下庄村的改变,全都体现在村小学生这篇《路改变一切》的作文里,老人、小孩、修路的村民都渴望这条路尽早完成硬化,因为这对他们未来的生活来说太重要了。新华网 李相博 摄

 

   下庄村田野里一棵花开正盛的桃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一树开在大山深处的桃花,正寓意着下庄村民历经千辛万苦“绣”出来的即将盛放的“脱贫攻坚”之花。新华网 李相博 摄

 

[打印] [评论] [信箱]

[责任编辑: 唐诗雪]

精彩推荐/城市相册
娱乐/美女
网友贴图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0736052